简体版 | 繁体版 | English
媒体报导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媒体报导
东海水晶再出发:牵手捷克水晶 打造产业平台
更新时间:2015-11-10    信息来源:人民网    作者:施忆    点击数:

    上海工作的江苏东海姑娘陈莉有点遗憾,为什么以水晶闻名全国乃至全球的家乡没见设计出一款让她眼前一亮的时髦饰品出来。

    作为大都市千千万万时尚女郎中的一员,从衣服到鞋子、从帽子到围巾,陈莉每天都会为自己搭配不一样的装束,而一件合适的首饰是她整体造型不可或缺的部分,宝石、金银……可就是没有家乡产的水晶,“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每年回家,她也会去水晶市场逛逛,却发现,岁岁年年,款式总是那么几样,“不是佛就是观音,或者十二生肖,这些年轻人戴不出去的。”

不光陈莉这么想,家乡的父母官更加为此煞费苦心。东海水晶需要画龙点睛,再上层楼。眼下,当地正在为推动这个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持续发展潜心谋划。东海县县长朱国兵新近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东风下,东海水晶要把“走出去”和“引进来”相配合,着力打造自己的时尚品牌,实现从粗放加工到拥有高附加值和市场影响力的“三级跳”转变。

    积极打造平台 培育行业领头羊

    说到水晶,一家著名企业是施华洛世奇,一个国家是捷克,一个地方是中国江苏的东海县。不同的是,前两者均长于人造水晶,工艺领冠全球。

    东海县天然水晶储量30万吨,占全国的70%以上,水晶从业者约25万人,年产2000万件水晶饰品、500万件水晶工艺品,水晶年交易额突破70亿元,是世界重要的水晶交易集散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水晶之都”,也是江苏发展特色资源经济的一张“名片”。

    朱国兵介绍,东海水晶起步阶段只是用来磨眼镜片、做手链,工艺的落后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经过这些年搭建平台、规范引导,我们的水晶产业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有了恒达、石来运好等几家像样的企业,已属不易。”他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个产业远未走出名气大、名牌少的尴尬。

    “想把东海水晶做大做强,串起一条成熟的时尚产业链,我们还缺行业领头羊,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意设计、产品升级和市场开拓”。在朱国兵看来,政府要做的主要是营造环境、创设平台、做好服务。目前,东海正全力打造一个推动水晶产业纵深发展的运作平台——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已经吸引了全国一流的宝玉石加工企业入驻,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东海水晶的加工档次和品位。

    当地希望通过园区平台招引和培育一批国家、省、市雕刻艺术大师,让一些富有创意的人才留得住,发展好,让他们围绕水晶特有的品质,注入一些文化元素,提升水晶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将组织入园企业积极参加南京、深圳、广州等地举办的文博会,让大家走出去,长见识,找不足,激潜能。

    借力一带一路 牵手捷克水晶

    据了解,东海水晶在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我国港澳台市场上都占有很大份额,近万人常年在马达加斯加、巴西、南非等国家采购水晶原石。但这种“买全球卖全球”还停留在原料和初级加工品阶段。跟陈莉抱有同样的疑惑,朱国兵也在想:为什么我们的水晶,设计不出施华洛世奇的款式,卖不出施华洛世奇的国际范儿?

    奥地利施华洛世奇是全球首屈一指的精确切割仿水晶制造商,它的年营业额超过了东海县水晶产业一年的总产值。朱国兵告诉记者,曾经,东海县官方也和施华洛世奇有过接触交流,甚至对方公司高层也来考察过,但因双方的制造工艺、发展方向存在差异,合作就此搁浅。“也许是缘分未到吧。”朱国兵说。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捷克贸工部在中国市场的巨大诱惑下,向东海水晶抛出了橄榄枝。捷克水晶以手工吹制、雕刻、手绘、切割各种玻璃制品而闻名,产品更为贴近生活,如精致的酒具、器皿、水晶饰品等,捷克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水晶玻璃家居摆件产地。

    借助“一带一路”东风,捷克奥塞吉克水晶公司总投资2亿克朗的高档水晶工艺品加工项目10月28日在东海水晶节上签约。朱国兵表示,中捷水晶文化产业合作园正在建设当中,双方将积极推动捷克水晶企业和设计师进驻园区,并将就捷克技术、设备、人才的引进加强合作。

    “我们拥有原料和政策优势,拥有较为成熟的硅产业链,相信借助捷克水晶的高水准工艺,东海水晶能够获得更高的附加值。”朱国兵说,未来,东海县将加快水晶产业朝着“品牌集聚化、销售连锁化、产业规模化、服务提升化”方向发展。